🖌Main Takeaway
- 我認為理想的就活是畢業年前兩年可以開始參加各種intern,準備作品集,畢業前一年面試,畢業年開始工作
-尤其是留學生,能夠練習日文與了解日本文化等也是就職重要一環
- 人生並非只有理想,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
哈囉大家好,我是在日本B2B公司工作的設計師Sam👋
上一篇文章介紹為什麼公司要招新卒,這篇跟大家分享新卒設計師一般常見的求職活動(就活)的日程。
我很常遇到的一個學生朋友的問題是:求職活動需要多少時間準備?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大一到大三,或是準備來日本留學的學生們可以大概認識到一個理想上有充足時間準備的情況下會需要多少時間。
一般日本新卒的求職期間
撇開設計師這個職業,一般被稱為新卒的學生都是在大學的大三,又或者是就職前一年的那個學年開始找工作的。
例如我是2025年3月畢業的大學生,我會被通稱為「25卒(2025年畢業的意思)」,而25卒的族群通常最活躍找工作的時間會在24年。如果是24年4月之後那就是大四上開始就要找工作。
但是其實像是許多外商或是大公司會開始提前招募。例如我隨手找到的IBM,2023年的畢業生,他們的最早的報名deadline就是在2021年11月,也就是大二下左右的時間。
設計師的情況?
以設計師而言,除非是有些外商會開這麼早開始報名的缺(例如上述的IBM好像也有接案設計師的職缺),我看到一般公司大約都是在畢業的前一年左右開始會開始認真的招募活動。
也就是說最快的情況下,2025年畢業的人可以在2024年的1月開始應該可以陸續開始面試並且拿到內定。
所以前一年開始準備就職就好嗎?:intern制度
作為留學生以及對於各個業界與工作還不是很熟悉的同學,我強烈建議在早期的時候開始參與各家公司的intern。
關於intern的好處,我之前有以參加者的身份寫一篇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在這裡,我想要再以一個更正式的角度統整一下什麼是intern,以及為什麼我認為參加intern是很重要的經驗。
什麼是intern?(日本篇)
日本的intern(インターン)其實分成長期跟短期,而我在這裡特指的是短期的這一種。長期的intern當然也是非常重要與寶貴的經驗,然而其實開長期intern缺的公司不多,所以在這裡先不談。
短期intern其實也會依照舉辦時間被稱為summer intern(サマーインターン),winter intern(冬インターン)。隨著舉辦的日數也會分成1dayインターン、2/3dayインターン與1weekインターン等。
為什麼我認為參加intern很重要?
了解實際上UIUX工作到底是怎麼樣
一般在學校自己做project或是學校作業,可能都還是離業界有一段距離。雖然一般intern的課題都還是會為學生做一些特殊設計(不會是完全工作中做的事情),但是可以管中窺豹一下公司們實際上都在解決怎麼樣,以及如何去解決設計問題的。
了解各個公司與業界的情況與不同
雖然以UI/UX設計師概括,每個業界、公司之間職位的負責範圍與做的事情,做的產品不可以說一模一樣但可以說是毫無關係😅。在之後面試的時候也一定不可避免的被追問「所以你為什麼喜歡我們公司?」或是「你就活的軸(重視的點)是什麼?」等等。如果有intern的經驗,多少會對各個公司與業界有更深的了解,便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說明。
練習日文,了解日本職場文化
其中尤其是第三點我覺得對留學生尤其是最重要的。
我以我找到的team lab的內容流程做例子。
team lab的intern的內容包含小組討論作業、獲得現役設計師的feedback,發表,講評。(然後結束後應該有在日文中被稱為懇親會的交流會)
每一個環節其實都是在實際工作場景中可能會出現的環節。作為留學生,除非你對自己的日文極有自信,不然我認為在不同的場合訓練日文是非常重要的求職準備之一。尤其是在學校除了簡單的發表和與同學說話之外沒有機會說日文的人,鼓勵大家在這樣的場合中練習日文。這對之後面試的對答一定會有幫助。
另外就是「了解日本職場文化」的部分。雖然這樣短期的intern,我們不可能能夠真的知道實際工作起來會是怎麼樣,但是我認為0和1的區別還是存在的。
這個區別可能存在於你實際在辦公室工作看看之後能不能想像自己在這裡工作的樣子?或是在於你能夠發現自己日文還存在大概多少的距離需要填補?或是在事後與其他學生或公司人員交流時所獲得的情報。
總結:理想日程
總結起來,理想日程我認為是這樣:
畢業年前兩年
- 在開始真的就活之前積極參加intern等活動
- 開始認真準備作品集,做作品
畢業年前一年
- 開始認真投簡歷找工作
- 一般拿到内定約為當年四月到七月這段時間。視公司也可能提早或更晚
畢業年
- 三月畢業,四月開始工作
⋯⋯不一定理想的人生安排?😂
會覺得這個是理想的日程,其實是在於自我探索,深入學習日文,了解日本職場文化等,其實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去刻意練習與探索的事情。然而就我碰到的案例中,能夠像這樣理想的就活的人其實很少。
有些人可能是在國外就想要找日本工作,有些人是交換來一年,有些人可能到了最後一年才決定想要留在日本。
所以在這裡也並不是說如果不照著這個日程就找不到工作,而是我覺得比起在自己舒適的文化圈中工作,留在國外工作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決斷。有些人是背負著家裡的期待來的,有些人迷惘要不要回國⋯⋯,這種迷惘其實也並不是光靠想像就能解決,而是綜合考量成本與效益,以及只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之下的結果。能夠接觸到外界的feedback,快速獲得反饋與新情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最理想的就活也許就是提早開始準備,然後Fail fast, fail cheap.
我之後也會再寫關於公司在招募的時候可能會看中什麼的文章,對於比較晚開始找工作的朋友也可以之後再參考看看唷!
⚠️Disclaimer:這系列是我作為面試官和過來人的主觀感受與經驗,不代表業界的大家與真實情況。